2023年新能源板块是怎么了?

2024-02-19 13:19:27 来源 : 网络 作者 : 魔法林财经网

【汽车人】2023年新能源车市场:新变化与老套路


车企对于新能源车的产品布局和市场资源的配置,将成为它们商业回报的决定性因素。

文 /《汽车人》黄耀鹏


无论采取什么统计口径、使用什么措辞,2023年“开门黑”已是确凿无疑了。


鉴于2023年1月的上线数据处于历史性的低位,一季度内就出现反弹,是大概率的事。但是反弹高度,不能过于奢望,因为市场当前基调是偏于谨慎和保守的。


截至发稿,2月份数据尚未被完整统计。乘联会根据2月前3周的走势,预测全月零售135万辆,同比增长7.2%,环比增长4.3%。这和业内预期基本相符。


PHEV增长将快于EV


新能源车从2022年的全年高歌猛进,转换到速度稍慢的发展轨道。很多厂商对此虽有思想准备,但没想到降速这么多。


这表明,整条产业链为2022年的高增速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调整现在就到来,也许并不太坏,眼下积累的负面因素还不够多。



根据乘联会口径,1月新能源车(EV、PHEV)渗透率为25.7%,同比增8.7%,但环比降了19%。而2月新能源(预测值)则为40.0万辆,同比增长46.6%,环比增长20.3%,渗透率29.6%。


对比两个月的数据,新能源增长与渗透率增长几乎同步,即新能源车靠从燃油车那里抢地盘,是维系增长的主要手段。而整个大盘增长,是非常有限的。即全年不可能实现7%的增长,2月只是在低基数的基础上反弹。


这是意料之中的。其中,1月PHEV对EV的零售比例为1:1.8。而2022年全年PHEV销量151.8万辆,EV销量536.5万辆,两者之间的比例为1:3.53。显然,两者的市场份额在快速接近中,PHEV增长更猛的趋势,将在2023年延续下去。


两个牵制因素


但是,2023年业内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与销量数字显示的趋势正好相反。即PHEV相对EV提升份额,在2023年存在两个牵制因素。我们的任务,是掂量这两个因素,能起到多大作用。


一个是电池原料价格在往下降,混动小电池的价格优势在削弱。目前碳酸锂从高点的60万元/吨,已经降到42万元/吨。



宁德时代近期向新能源车企提出“锂矿返利”计划,核心内容是:未来三年,一部分动力电池的碳酸锂价格以20万元/吨结算,代价是合作车企需要将约80%的电池采购量承诺给宁德时代。


这是宁德时代掌握上游的体现。期货的重点是心理预期。而宁德时代在2024年、2025年落地的全球产能可能高达500G-600GWh,总产能高达1000GWh。宁德时代不但需要给这些产能找客户,还要为眼下产能锁单。


种种迹象表明,2022年EV相对PHEV的巨大成本差距,有拉近的趋势。但我们应该看到,从正极锂盐到电池成品,再到整车,价值沿着供应链传导之后,有明显的缩水效果。原料采购价翻倍(其实只是期货价暴涨),电池可能涨价20%;而到了整车端,就只剩7%的涨价牵动力了。


如今新能源品牌打价格战,出手凶狠的,连10%都拿出来。2月份,乘用车整体折扣率13.8%,与1月份持平。原料涨跌对下游的影响,没有炒作的那么大。



另一个,是2023年1月开始,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城市,不再给PHEV、增程“绿牌”。此举直接将理想汽车从上海新能源排行榜上拉下来。


如果2023年只有一线城市这样做,问题还不是很大。但如果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等几个大的经济区域都有跟进效仿者,PHEV、增程就会遇到大麻烦,至少理想汽车这种以增程为主要产品线的品牌,将受到打击。


眼下,还未看到北京打算这么做。但人们无法判定地方政府的容忍底线是什么,即混动越过某一个特定比例,就会刺激政府祭出“混动不给绿牌”的政策。


有人认为,上海的目的是保特斯拉(全系产品为EV)。但这种“拉偏架”的行为一旦多了,就会引来国家级监管的注意。地方政策与国家监管之间,存在复杂的制约,很难用简单的上下级关系去理解。


当然,北京、上海两大城市,对一些部委发布的比较软性的政策(多冠以“办法”、“临时办法”之类的措辞)不买账,比如限行限购、二手车限迁之类的政策。但部委实际上没有直接介入的权力,只能呼吁。一线城市(省级单位)也与前者保持距离,彼此留一线,不公开顶牛。



因此,这两个因素虽然都是发生在2023年开年,但其牵制作用其实是可疑的,市场仍然按照自己的节奏走。


《汽车人》判断,2023年全年,PHEV比例还将上升,PHEV与EV的比例可能达到1:1.5一线。这预示着,主机厂必须强化PHEV产品的布局。


价格战效果不好


大家认为,2022年新能源竞争已经很激烈了,没想到2023年以更高强度的价格战开打。特斯拉发动价格战,绝大多数新能源品牌参战。


《汽车人》猜测,特斯拉此举和宁德时代的“返利”一样,都是为了安置即将落地的新增产能,还有就是维系产能利用率和订单池(这俩实际上是一回事)。


如果没有订单池,生产将被迫停滞,整体放空的成本是相当高的。特别是直营品牌,没有经销商库存作为缓冲,必须自己维持住订单池。



理论上,价格战的结果,还需要观察。但其实我们都知道,价格战就像蚊香片,开始的时候效力最强。如果开始都没捞到什么,后面其实也不用指望了。何况,主要对手跟上之后,大多数效果已经对冲。


有非官方数据表明,特斯拉并未达到预期目的。如果特斯拉还有成本空间,发动下一次价格战只是时间问题。如果是这样的结果,那么2023年无论电池原料涨跌,大家都很难赚钱。结论恐怕是“活着最重要”。


价位市场:完全替代和渐进侵入


和品牌苦乐不均一样,价位市场也同样如此。


从1月份的车型数据来看,10万元以下市场,与前两年一样,短兵相接式的竞争是匮乏的,愿意做的厂商也比较少——只有五菱宏光、奇瑞、长安Lumin等少数几个品牌。


这一细分市场的消费者对价格极其敏感,因此大家都围绕低成本来做。可以预料,该格局已经连续几年固化,除了长安LUMIN,其它都是老面孔。2023年也不会有像样改变。



10万-15万元、15万-20万元,是最为走量的两个新能源市场,从2022年和2023年初的数据都可以证实这一点。两者在销量上,前者略多,但没有太大差别;区别是,前者以EV为主,而后者则是PHEV占优。比亚迪和埃安是这两个领域的领先者,长安深蓝正在高速追赶。


所有20万元以下车型,都是中企占优。这是走量的基本盘,新势力对此涉足的较少(蔚来将来可能做点尝试)。华为余承东也说,不做20万元以下车型,是要毛利率,但更大的可能是,垂直整合的功力不足。


在20万元以下,新能源的毛利率问题非常考验主机厂对上游的把控。零跑是新势力中的异类,主力产品C11价格在18万-23万元,骑在两个区间中间。不过,零跑最近推出C11增程版,价格16万元起。


这又印证本文所说的,小电池新能源车的相对份额仍然要上升,原因很简单,市场需要。只有顺应市场需求,才有前途。



20万-25万元车型,是特斯拉、比亚迪的天下。前者的大幅降价,是二线以上的宠儿。很多舆论都指出,特斯拉、新势力等“下沉不够”。实际上,如果坚持目前的产品序列,下沉到三线及以下,只会涣散注意力和资源,收效抵不过扩张渠道的成本。


2023年,这一趋势将延续。这意味着新势力可能对扩张产能,不会有太大的举措。



25万-40万元产品区间,是特斯拉、“蔚小理”的天下。宝马和奔驰凭借这一波降价,也进入这一区域。


中高端车型(30万元以上)区域,燃油车的地盘虽遭侵蚀,但仍能保持大体稳定。这一价位区间,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替代,不会在2023年就取得优势。


区位市场:与价位和品类有强联系


30万元以上区间的产品,主要瞄准一线、强二线(即所谓的新一线)市场。而这些区域市场,地方政府的行政许可,对市场起到定调作用。


偌大北京市场,2023年1月、2月新能源车销量,居然不及深圳的一半。上海因为直给绿牌的政策,所以情况稍好,和深圳差不多,月销也就刚过万辆。



倒退几年,一线城市就已经主要是换购市场了。这导致新势力和国企孵化企业,除了总部所在地(也包括辐射临近城市),把新增渠道的注意力都放在强二线的地盘上。


二线名单我们有必要列一下(按照经济实力排序):成都、天津、南京、杭州、重庆、武汉、长沙、厦门、郑州、沈阳、西安、大连、济南。


对于新能源市场而言,一些较小但经济实力很强的珠三角、长三角城市,也受到相当重视,譬如珠海、苏州等。


而前面名单中,郑州及以后的城市,注意力就会削弱很多。原因有两条:一个是越往北走,新能源车短板越突出,以至于到了东北就毫无存在感;另一个是北方城市GDP很高,但居民收入占比相对较低,GDP排名并未反映真正的购买力。


这两年,新能源最夺人眼球的竞争,是在以上城市展开的。而三线以下,是沉默的大多数。它们吸收了大部分市场量能,但新能源板块消费大多在20万元以下。


从销量角度讲,2023年的中小城市,得南方乡镇者得天下。但从市场关注度、品牌声望和企业利润的角度,更应该关注二线以上城市。否则凭借新势力每月万把辆的销量,本不应该获得这么大流量。



2023年,高端EV参与价格战将是象征性的、克制的。它们将努力维系品牌定位和毛利率。在高端EV普遍搭载100度上下的电池后,PHEV实际上成了BBA换购的新宠。而BBA则努力通过自己的新能源转型,留住老客户。


2022年,25万-40万元区间的产品,新能源车尚未彻底压制燃油车,但这一局面,有望在2023年达成。新能源拿份额最猛烈的价格段,仍然是20万元之内;而10万元以内,EV已经占据压倒性优势了。


在PHEV的热潮中,一线市场保持了对中大型车辆的热情。而PHEV和增程的贡献,就在于以较低代价、较新鲜的体验,给消费者提供了新选项。


由此带动,就连MPV和大型SUV,也受到消费转型的刺激,开始走出独立行情。很多人都对一些创业企业发布新能源MPV感到不理解,在产品线还远未覆盖主流需求的时候,突然跑去做一款小众车型。这其实是打差异化竞争。


此外,这一市场在扩张,而且很好地排斥了燃油车的反击,属于走得比较稳且持续向好的市场。这一块投资,反而不会吃亏。至少比刺刀见红的细分市场(譬如紧凑型SUV),压力要小得多,何况还能走一波集团客户需求。



有些车企属于表面上包打天下的全系布局,但实际上产品密度仍然从低向高:低端重兵把守,高端刷个存在感。目前,还没有出现燃油车时代的丰田、大众汽车这种真正地全面部署的车企。当然,有些车企是正在往这个方向走。


2023年,新能源车的产品布局和市场资源的配置,将需要车企多花一些心思。如何使用这些资源,将成为它们商业回报的决定性因素。【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人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与瓶颈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与瓶颈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和节能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市场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根据Facts and Factors 研究,2021 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价值约为1850 亿美元,预计到 2028 年将达到9800 亿美元,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了全球市场的一半以上。然而,在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中,新能源汽车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瓶颈。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情况

自2014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截至2022年末,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310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比超过4.10%。

在销售数量方面,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占到全球销量的61.2%。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536.5万辆,同比增长了81.6%。虽然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的瓶颈

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猛,但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瓶颈。

1、补贴退坡

自2019年起,国家逐步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2022年,纯电动乘用车补贴完全退出,这也导致了市场上的竞争更加激烈,而一些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无法应对市场变化,最终被迫退出市场。

2、充电设施不足

目前,2022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到520万台,同比增长近100%。其中,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长约65万台,累计数量达到180万台;私人充电基础设施增长约190万台,累计数量超过340万台。但是仍然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用户的需求。据统计,全国70%以上的城市的充电桩数量都无法满足日常使用需求。这也成为了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关键因素。

3、品质问题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一些品牌的产品品质和安全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部分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的质量不过关,或者是在充电时存在安全隐患等。

未来发展方向

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瓶颈和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

1、提高产品品质和安全性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企业应该提高产品品质和安全性,特别是核心零部件的质量和可靠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安全和可靠性的需求。

2、加大充电设施建设力度

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充电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鼓励相关企业进入该领域。除此之外,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鼓励民间投资,以便快速地满足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充电需求。

3、推进新技术研发和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也需要不断地更新换代。

未来,企业应该继续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性能、安全性、驾驶辅助功能等方面实现更大的提升。

4、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化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走到了全球前列,但是在国际市场上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化将有助于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体而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尽管市场存在诸多挑战和瓶颈,但是只要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充电设施建设,采取更多的创新措施,就可以让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能源行业2023年行业处于什么阶段?

——预见2022:《2022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新能源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隆基绿能(601012)、晶澳科技(002459)、金风科技(002202)、三峡能源(600905)、晶科科技(601778)、长江电力(600900)和中国中车(601766)等。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突飞猛进阶段

新能源行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我国“十五”规划至“十四五”规划期间,国家对新能源行业的支持政策经历了从“加快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到“因地制宜,多元发展”再到“加快壮大新能源产业成为新的发展方向”的变化。

“十五”计划(2001-2005年)时期,国家层面提出加快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迅速发展;从“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开始,规划提出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的原则,在继续加快小型水电和农网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适宜村镇、农户使用的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国家层面提出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至“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合理把握新能源发展节奏,着力消化存量,优化发展增量,新建大型基地或项目应提前落实市场空间;到“十四五”时期,根据《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国家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完善新能源项目建设管理、保障新能源发展用地用海需求和财政金融手段支持新能源发展等方面,对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全面指引。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3年新能源汽车前景

2022年全国一共卖掉新能源车649.8万台,乘联会预计2023年将达到850万台,新能源渗透率36%。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增长趋势,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因此而改变。考虑到经济稳增长、促消费有关情况,他建议再延续一段时间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并提前预告,以稳定市场和消费者预期。

插混和增程式电动的占比会上升,新能源汽车平均单车电池装载量和总需求增长率也会随之下降,需求紧张的局面会大幅缓解。锂价今年下半年会进一步回归到35万/吨到40万/吨的理性水平。

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产业继续领跑全球,在市场份额和技术创新方面,朝着低碳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动力电池不断冲击比能量上限,磷酸铁锂的寿命也在提升,一些厂家的半固态电池也即将开始装车。

基础设施技术进步正在加快,包括换电技术和超充技术,超充标准已经发布,慢充的有需充电和双向充电研发已经到位,预计很快开始大规模示范。电动车越来越多,正倒逼城市电网进行车网互动改革,这个速度是大家没想到的。燃料电池重卡虽然量不大,但是增速很快,其成本已经进入快速下降通道,具备了市场化的可能性。

2023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如何,前景如何?

——原标题: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2、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接近800万辆

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其中明确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前瞻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进行预测,到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02万辆,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达到783万辆。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相关文章

  • 华能工融基金拟对辽宁清能公司增资
    华能工融基金拟对辽宁清能公司增资

    请问拼多多商家店铺销量显示10万加,为什么只有一条评价?决策企业战略,须知行业大事,才能运筹帷幄。 每周七天,大消费零售产业风云变幻,事件不断、人事浮沉、暗流涌动,都在36氪-《未

    2024-02-19
  • 亚马逊瞄准 1.3 万亿美元 AI 市场,
    亚马逊瞄准 1.3 万亿美元 AI 市场,

    亚马逊云计算服务将在泰国投资超50亿美元,如何从商业角度分析此举?亚马逊云计算服务将在泰国投资超50亿美元,旨在满足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建设的资金需求。由于泰国

    2024-02-19
  • 韵达股份拟申请注册发行超短期融资
    韵达股份拟申请注册发行超短期融资

    企业为什么发行超短期融资券拓宽融资渠道。公司发行超短期融资券是为了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募集资金用途包括偿还银行借款、补充流动资金以及项

    2024-02-19
  • 中国银河 4 月 27 日发布研报称,给
    中国银河 4 月 27 日发布研报称,给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持续加码中国资产,从商业的角度如何解读此举?《前不久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发布了一份的内部报告,标题很直白,叫做“向中国资产的转向正开始”,核心观点

    2024-02-19
  • 美联储的困境,政府关门、汽车工人罢
    美联储的困境,政府关门、汽车工人罢

    制造业回流美国,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美媒根据《美国制造业回流指数》笃定:美国将在2025年实现超84%的美国企业部分或者全部回流其制造业务。我个人认为,大选将至,美国现任总统又

    2024-02-18
  • 北森控股附属向中国银行认购合计 2
    北森控股附属向中国银行认购合计 2

    多地出招促消费,其中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如何从商业角度解读此举?多地出招促进消费能力,因为自从疫情爆发之后,很多的地区都遭受到了经济的问题。像有一些城市会选择去发放一些消

    2024-02-18
  • 多个车企推出降价补贴优惠政策,目前
    多个车企推出降价补贴优惠政策,目前

    新能源汽车补贴终结后,国内车市有怎么样的变局,车企该何去何从?在新能源补贴结束之后,国内的汽车市场必然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同时还会导致很多新能源车企出现倒闭破产的情况,而车企

    2024-02-17
  • 华侨城「亚洲」 7 月 17 日全额赎
    华侨城「亚洲」 7 月 17 日全额赎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持续加码中国资产,从商业的角度如何解读此举?《前不久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发布了一份的内部报告,标题很直白,叫做“向中国资产的转向正开始”,核心观点

    2024-02-17
  • 信达证券给予贝泰妮买入评级,从商业
    信达证券给予贝泰妮买入评级,从商业

    多地出招促消费,其中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如何从商业角度解读此举?多地出招促进消费能力,因为自从疫情爆发之后,很多的地区都遭受到了经济的问题。像有一些城市会选择去发放一些消

    2024-02-17
  • 传三星或暂停部分工厂 NAND 闪存生
    传三星或暂停部分工厂 NAND 闪存生

    三星将斥资740亿美元扩大韩国半导体产能,如何从商业角度解读此投资?根据我的了解给你从商业角度解读三星将斥资740亿美元扩大韩国半导体产能投资:具体讲,三星超越台积电,主要是芯

    2024-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