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中东公司首次中标伊拉克柴油供应长约,目前该企业经营现状如何?

2023-11-11 08:23:02 来源 : 网络 作者 : 魔法林财经网

中国在伊拉克的石油项目情况究竟如何? 中国真的是伊拉克石油最大受益国吗?

1、中国石油目前在伊拉克的石油开发项目:艾哈代布、哈法亚、鲁迈拉、绿洲石油;主要是和欧美石油公司合资投标,从伊拉克政府所属石油公司取得区块进行开发。开发模式:服务费模式。指的是,伊拉克政府给出指标,例如日产200万桶。在开发初期直至200万桶之间,只有投入没有任何收益;达到200万桶每天后,每桶伊拉克给开发公司服务费若干(参考艾哈代布油田,是每桶约6美金)。2、石油工程项目:艾哈代布、马季奴恩、鲁迈拉、哈法亚、巴德拉、格拉夫等。主要是进行石油长输管道建设或者地面储罐区建设。业主为中石油、壳牌、俄罗斯天然气、马来西亚石油等。模式为业主发标,承包方(中石油管道局)为EPC承建方,赚取劳务费。3、中

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中东以出口石油为主,如何才能使本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结合中东的具体情况谈谈看法

2003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大幅度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与原油价格严重倒挂,不利于调动炼油企业生产积极性、保障成品油市场供应和促进石油资源的节约,影响经济的平稳运行。鉴于上述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通知,将汽油和柴油出厂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和200元。应该说,近期世界石油价格平均水平是温和上涨,并非暴涨。对于国际石油市场,石油价格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全球共有200种以上的原油品种,由于品质、产地不同等因素,其价格也是不同的。 近期石油价格暴涨是石油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的结果。其原因: 第一,世界经济复苏导致石油需求大幅度增长,轻质油品——石脑

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SWOT分析

国际坐标细定位—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战略SWOT分析 2004年原油进口首次突破1 亿吨,导致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40%。近年来,作为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实施主体,虽然三大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CNPC)、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SINOPEC)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海油”/CNOOC)在国际化经营中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其“走出去”之路却屡屡遭遇坎坷和曲折。SWOT系统分析法是企业战略管理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即通过对企业自身的优势(Strengths)和弱势(Weaknesses),以及企业外部环境所带来的机会(Opportuniti

伊拉克石油工业概况是什么?

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据2008年BP世界能源统计,伊拉克已探明石油储量约为1150亿桶,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9.5%,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居世界第三位(除加拿大外)。伊拉克石油生产和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是伊拉克支柱产业,也是伊拉克战争后重整经济的重要条件。石油和天然气收入是伊拉克政府收入主要来源,占其GDP的60%和出口收入的90%。国际市场高起的油价推动了伊拉克经济的持续增长,2007年伊拉克GDP增长10.2%,比2006年高出3.7%。

一、伊拉克石油工业近况

伊拉克现有73个油田,其中超特大型油田6个、特大型油田17个、大油田20个。代表性油田有南部的鲁迈拉油田和北部的基尔库克油田,目前约45%的石油产量来自鲁迈拉,20%多来自基尔库克。受伊拉克战争和国内局势影响,伊拉克国内油气勘探成果不丰。2006年6月,伊拉克在扎格罗斯(Zagros)山脉获得1个石油发现,其Tawkel井的测试日产量为5000桶油当量,探明储量约为1亿桶,是自1993年以来最大的石油发现。2007年7月又获得1个陆上天然气发现,也位于扎格罗斯。

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前,伊拉克平均日产原油260万桶,日出口原油210万桶。由于战争及战后破坏,伊拉克原油生产急剧下滑,平均日产原油仅134.4万桶,其中日出口量不足40万桶。2004年伊原油产量回升至1亿吨,平均日产200.0万桶,日出口量也相应回升至145.0万桶。受安全局势动荡等因素影响,2005年伊拉克原油产量有所下滑,平均日产183.3万桶。原油出口受其影响,其中第四季度跌至战后新低,平均日出口110万桶。之后几年,尤其自2007年始,伊拉克国内投资约3400万美元保护石油生产设施的安全体系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并推动原油产量及出口量持续回升(表32-1)。2008年第一季度,伊拉克日均原油产量达240万桶,出口量达192万桶。第二季度原油日均产量更增至243万桶,为伊拉克战争以来最高水平。

表32-1 伊拉克原油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统计 单位:万桶/日伊拉克的原油产量大部分来自南部油田,主要通过伊拉克—土耳其石油管道和南部巴士拉港出口。2007年,伊拉克原油出口地区见图32-2。由图32-2可见,伊出口原油的36.8%运到亚太,36.1%出口到美洲,25.5%运往欧洲,另1.6%出口至中东。美国是伊拉克最大的原油出口国,2007年约有59万桶/日原油出口到美国,约占伊拉克全年出口量的36%;其次是意大利将近14万桶/日,西班牙6.5万桶/日,法国5.9万桶/日,日本4.2万桶/日,中国2.8万桶/日。随着油价走高、原油产量和出口量的回升,伊拉克石油收入也持续增长。2006年,伊拉克石油出口收入为288亿美元,占出口总收入的比例超过98%,2007年石油出口收入跃升至370亿美元。

图32-2 2007年伊拉克原油出口地区

据美国《油气杂志》报道,伊拉克现有炼厂8座,共有原油一次年加工能力3195万吨,催化重整能力450万吨,加氢裂化能力371万吨,加氢精制能力1330万吨/年,润滑油年生产能力50万吨。其中,最大的3家炼厂为拜伊吉(Baiji)炼厂(30万桶/日)、巴士拉(Basra)炼厂(15万桶/日)和道拉(Daura)炼厂(11万桶/日),3家合计能力占伊拉克总炼油能力的近90%。所幸炼厂在伊拉克战争中破坏不大,平均日炼油能力维持在64万桶以上水平,主要石油产品产量保持基本稳定。石油产品日产量2003年为46.4万桶,2007年平均为48.1万桶。

伊拉克北部的拜伊吉和南部的巴士拉、道拉等炼厂曾遭到海湾战争破坏,且大部分炼厂存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等问题,急需升级改造。伊拉克石油部正着手上述炼厂的改扩建工程,尤其是纳杰夫炼厂二期工程,以达到日炼油3万桶的设计能力。

伊拉克的下游石油产业存在着轻质产品紧缺、汽油质量差等诸多问题,最突出的还是成品油供不应求的矛盾。炼油能力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尤其自2005年始,50%以上的成品油依靠进口。由于需求缺口较大,许多生产企业被迫待油停工,加油站无油可加。为解决油品供应问题,伊拉克石油部计划未来几年在国内新建几座炼厂,提高现有炼油能力。伊拉克石油部部长宣布,准备出资10亿美元,在南部卡尔巴拉及纳杰夫两省交界处建一座日炼油14万桶的大型炼厂。伊拉克石油部还计划在其南部纳西里耶市新建一炼油能力为30万桶/日的炼厂及北部阿尔比勒省7万桶/日的库亚炼厂。伊拉克石油部已向美、韩、日等一些国际知名公司发出邀请,参与伊拉克炼厂的项目竞标。同时为保证运输和进出口畅通,需要大笔资金对遭受破坏的输油管道和石油终端进行大范围的修复工作,以恢复并提高运输和吞吐能力。

二、伊拉克投资环境分析

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在美国推动下,伊拉克历经临时管理委员会、临时政府时期、过渡政府时期,直至2006年5月20日成立的战后首届民族团结政府。5年以来,伊拉克恐怖暴力事件接连上演,宗派冲突愈演愈烈,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国内局势日渐混乱,而新政府未能对动荡不安的局面取得有效控制。

2008年,伊拉克在经历了3个月的相对平静之后,7月再次掀起暴力高潮。北部石油重镇基尔库克的爆炸造成200多人伤亡,首都巴格达的3起连环爆炸造成数十人死伤,伊拉克再次成为恐怖袭击的重灾区。暴力事件的回潮再次说明伊拉克局势动荡的根源依然存在。

伊拉克战争打碎了伊拉克原有的国家机器。战后美国扶植的几届政府虽经选举产生,但政府内部各派都只代表各自利益,对重大问题难以达成一致,大大削弱了执政能力。伊拉克民众反美情绪高涨,反美活动持续不断,是伊拉克暴力事件的根源之一。

伊拉克政府早在2007年2月就通过了《石油天然气法》草案。草案规定:成立国家石油公司负责管理国内石油相关事务;石油收入上缴国库再按人口比例在全国各省平均分配;油气资源向外国石油公司开放,合作方式依据产品分成协定,即外方在合同初期获75%的利润,待收回开采成本后按20%提取利润。草案旨在以公平方式使伊拉克人人享有石油资源带来的利益,同时吸引外国投资振兴伊拉克经济。但各派在石油利益分配等关键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致使石油法草案至今未获议会通过。

伊拉克是一个伊斯兰国家,95%的人信仰伊斯兰教,其中逊尼派穆斯林占40.5%,什叶派穆斯林占54.5%,北部库尔德人大多属逊尼派。逊尼派、什叶派和库尔德人是影响伊拉克政坛的3个主要族群。占人口少数的逊尼派生活在油气资源贫乏的伊拉克中部和西北部,长期处于主导地位。什叶派分布在石油资源丰富的伊拉克南部和巴格达西部。库尔德人居住在富含石油资源的北部地区,虽属逊尼派,但因强烈的民族独立愿望多次与中央政府对峙冲突。石油利益分配问题是派别间冲突迭起的重要诱因之一。

伊拉克北部库尔德一直是外国公司垂涎而又不敢涉足的地区。库尔德自治区无视中央政府,自行通过法律与一些国际石油公司签订了15份石油勘探及输出合同,激怒了巴格达政府,多次强调合同违法,并把这些公司列入永不合作黑名单。

为获取更多利益,英美介入伊拉克政府石油天然气立法,草案取消了原先伊拉克政府对石油的控制权,对外国石油公司开放油气资源,其中条款明显有利于美国等西方石油公司,引起举国上下一片反对声。草案法规定,65个油田交由外国公司开发,采用产品分成模式,协议期长达20~35年,两阶段的分成比例高达75%和20%。伊拉克专家认为产品分成协议一般适用于开采前景不乐观、生产成本高的高风险油田,不符合伊拉克的油田情况。纵观中东其他石油生产国,大多采用技术服务或有限产品分成模式。多数伊拉克人担忧若草案通过,伊拉克石油资源将落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石油公司掌控中,因此伊拉克国内不满和反对的声音很大。

伊拉克政府90%以上的财政收入来自石油,蕴藏在伊拉克地下的丰富石油资源被看做是重新振兴这个战乱国家的最大资本。因此石油工业重建,增加石油出口收入是伊拉克政府最迫切想要解决的难题。但受各种因素影响,伊拉克石油工业重建进程缓慢。

影响伊拉克石油工业重建进程的首要因素是安全稳定问题。尽管战争已经结束,但武装分子对输油管道、电力设备等设施的不断袭击,使国内安全形势持续恶化,石油生产与出口未能按预期速度恢复。伊拉克石油部一直忙于维护不断遭到袭击破坏的油田设施,加强石油设施及人员的保安工作。2007年7月以来,投资约3400万美元建设的安全体系对于防止伊拉克境内石油生产和加工设施遭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原油产量的持续回升,这对持观望态度的外国公司来说无疑是一条好消息。因此只要伊拉克国内局势稳定,安全生产有保障,外资引进易如反掌。

石油天然气法的迟迟不出台也是伊拉克石油工业重建步履维艰的主要因素。在开放油气资源吸引外资、与外国公司合作模式上,因无法律依据可依,工作难有进展。伊拉克许多在产老油田超强度开采,又历经战乱,设备年久失修,管理技术水平低,急需大量资金进行大规模维修和更新改造。伊拉克现有炼厂均建于20世纪70年代,同样存在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炼油能力低等问题,且大部分曾遭到战争破坏,需要注入大笔资金。总之,伊拉克石油工业重建面临巨大资金压力。

美国剑桥能源研究协会的报告显示,目前只有10%的伊拉克石油储量被勘探确认,而确认的资源中也只有17%的油田得以开发。伊拉克的石油储量为1150亿桶,估计可能远超过此数。伊拉克石油开发条件优越,具备油层厚、油田大且分布集中、产量高、开采成本低、运输便利等一些其他国家不具备的有利条件。

2008年3月,伊拉克内阁经过会议讨论,批准石油部与外国公司签订为期两年的“技术支持协议”,借助外国公司的专业技术和人力支持,提高5个在产油田的原油产量,实现2008年300万桶/日的目标产量。约有150家公司申请参加招标,而伊拉克与英美的几个石油大公司则举行单独谈判。

2008年4月,伊拉克石油部宣布了首批通过资格预审的35家公司名单,拉开了伊拉克石油工业由完全国有化转向部分对外开放的序幕。名单显示有4家中国公司入围,分别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和中国中化。此次入围将成为中国进入伊拉克乃至中东地区油气资源布局的切入口。早在1997年中国石油就与伊拉克签订了阿赫达布油田开发协议。而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中化一直在伊拉克寻找油气资源的合作机会。在入围资格预审的35家公司中,英美等西方石油企业占据了23家。

2008年6月30日,伊拉克石油部部长沙赫里斯塔尼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英荷壳牌石油公司,BP公司、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和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中得头彩,获得短期服务合同。

与此同时,2008年6月,伊拉克石油部宣布国内6座油田和2座气田面向全球招标,以提高全国石油产量。这6个油田分别是:巴士拉省鲁迈拉油田、基尔库克省基尔库克油田、基尔库克省巴伊哈桑油田、巴士拉省祖拜尔油田、米桑省米桑油田和巴士拉省西占尔纳油田。此外西部的阿卡兹气田和东部的阿卡兹气田也在开放名单上。伊拉克政府在原有35家公司名单中又追加了刚通过资格预审的6家公司,共计41家公司获准竞标。6月,伊拉克石油部首次发布在鲁迈拉油田和卢海斯油田两口深勘探油井钻井作业的招标通知;8月,石油部又重新发出招标邀请。

2009年中国石油与英国石油公司正式和伊拉克签署合资开发伊拉克最大油田——鲁迈拉油田。

这一系列的招标活动标志着伊拉克石油工业由完全国有化向对外开放走出了一步,尽管开放程度有限,合同也仅局限于短期技术服务。伊拉克政府要发展石油工业,外资的作用必不可少,同时也基于国内安全局势的改善。不能指望各派别在短期内消除分歧,对石油法草案达成一致,但石油收入毕竟是伊拉克重振经济的最大资本,最终各方会达成协议,允许外资进入石油领域。

由于伊拉克海岸线很少,在波斯湾海域的油气基本没有发展。

中国国外油气资源投资的优势和劣势

3.3.2.1中国国外油气资源投资的优势

截至2009年底,中国石油企业已参与了全世界31个国家的油气勘探开发,投资额超过200亿美元。具有“项目庞大、领域广泛、方式繁多”的特点。预计2009年国外石油产量突破1.1×108 t,权益产量约为5500×104 t。中国与资源国政府的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西等国家签订了相关的油气贷款合作协议,开创了“政府指导下商业运作,金融促贸易以贷款换石油”的互利双赢新模式。中国石油企业在伊拉克和伊朗获得了重大突破,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9年是中国石油企业进行国外并购最多的一年,一共进行了金额约为160亿美元的11项油气并购项目。中缅油气管道和中俄原油管道正式开工建设,中亚天然气管道基本完工,为保障中国未来进口渠道多元化和原油供应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经济衰退促成石油企业全世界的新一轮整合

金融危机会使全球范围内石油企业完成新的整合。很多国际石油公司面临着油价大幅下跌、获利下降的困境,同时国际信贷市场融资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变得困难,所以很多石油公司不得不降低国外油气项目的消耗,由此在世界上引发了油气竞争格局的新变化。中东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非常丰富,历来是发达国家争夺和渗透的重点地区,但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自顾不暇,对中东地区的投入有所减弱,中东各国为了吸引外资,可能会对中国石油企业非常关注;在非洲大陆,发达国家同样也减少投入,给中国石油企业创造了机会;金融危机及油价下跌对俄罗斯的冲击比较大,俄罗斯的石油企业寻找油气合作对象的愿望强烈,为中国石油企业与俄罗斯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与资源国的政府间能源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资源国石油收入迅速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与资源国的政府间合作有了重大进展,先后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西等国签订了相关贷款合作协议,开创了“政府指导下商业运作,金融促贸易以贷款换石油”的互利双赢新模式。

2009年2月,中石化、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3家签署谅解备忘录;2009年11月3日,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其中规定,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接受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100亿美元贷款。同时,两国石油公司的原油贸易量增长3~4倍,将从2008年的平均300×104 t,增长到2010年的年均1000×104 ~1250×104 t,长期石油贸易量是2008年的10倍。

2009年4月,中俄政府签署《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根据协议,俄罗斯接受中国250亿美元贷款,俄罗斯则以供应石油偿还贷款。2009年10月,中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了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框架协议。俄罗斯2014~2015年向中国供应天然气,每年700×108 m3

2009年4月,中石油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哈萨克斯坦接受中国的100亿美元贷款,中石油参与收购曼格什套石油天然气公司,得到一半的股权。

成功签署一系列能源合作协议,有利于未来中国油气进口多元化和供应安全,也使资源国获得了缓解融资压力的重要资金。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将消费国和资源国的利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对全球石油行业的稳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陆上3大油气战略通道初步成型,油气管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9年,中国石油企业的跨国管道建设取到了突出的成绩。中俄原油管道、中缅油气管道正式开工,中亚天然气管道基本完工,保障了未来中国原油供应和进口渠道多元化。

中俄原油管道的俄罗斯段和中国段分别于2009年4月和5月正式开工。中俄原油管道全长为1030km,在中国境内有965km,年输油量为1500×104 t,到2010年底建成投产。中俄能源全面长期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的标志是中俄原油管道工程的开工。该项目建成后,中俄原油管道成为中国从陆路进口俄罗斯原油的重要通道。

中缅油气管道于2009年10月底开工。这将是中国继西北和东北之后,陆上修建的第三条油气战略通道。该项目的输油管长度为1100km,年输油能力为2200×104 t;输气管长度为2806km,年输送天然气120×108 m3,总投资达20多亿美元。从中东、非洲来的部分原油将直接进入中国境内,大大缓解对马六甲海峡输油的压力,还将改善西南地区经济状况。

中亚天然气管道于2009年7月全部完工,2009年12月14日正式通气。它是中国第一条从境外引进的天然气管道,总长1833km,年输气能力300×108 m3。它的投产标志着全球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尝试成功,是中国探索能源合作的范例。

(4) 国外油气产量稳定增长,国外并购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

从2008年开始,中国石油企业国外产量稳定增长,2008年产量超过1×108 t,权益产量超过5000×104 t,同比增长10%。2009年产量为1.1×108 t,权益产量为5500×104 t。中国石油企业在2009年的13项收购中有11项成功,交易金额达到160亿美元,是中国企业国外油气并购数量最多的一年。2009年6月,中石化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花费88亿美元,是中国石油企业金额较大的油气并购。凭借这次收购,中石化获得了5.3×108 bbl的石油储量,年净产量增加超过600×104 t,增强了在西非深海地区和中东地区的实力。

3.3.2.2中国国外油气资源投资面临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国内石油资源与需求相距甚远,我们不得不“走出去”;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资金与技术实力仍有较大的差距,因而,我们遇到的困难要比发达国家大得多。

(1) 优质石油资源少,国内石油需求相当大

欧美石油公司已经控制了世界富油区的开发,世界前20名石油公司垄断了世界探明优质石油的81%。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在国外不惜投入巨资进行石油勘探开发,但是很多项目位于储量日渐减少的地区,或者是西方大型石油公司不愿投资的低回报“非主力油田”。正如爱丁堡能源业顾问公司分析师瓦伦泰所说的:“虽然中国石油企业志向远大,但没有参与任何对中国需求具有深远影响的项目。”以中石油与美国雪佛龙公司相比较,中石油国外油气储量只相当于美国雪佛龙公司的1/6,而国外油气产量只相当于美国雪佛龙公司产量的1/5。显然,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的国外油气储量还有很大的差距。

目前中石油在苏丹的项目年产原油量为 1000×104 t,相配套的输油管道长度为1506km,喀土穆炼油厂年加工能力为250×104 t。在哈萨克斯坦中国也建设了年产1000×104 t级原油的产能,以及配套的输油管道和炼油厂。但是,中国拥有的这种规模的国外油田太少,而且中国石油企业在世界石油资源埋藏最丰富的中东和里海地区参与的油气田开发项目也只是才起步。

(2) 国外投资规模受制于资金相对短缺

一方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具有高投入和高风险的特点,大型石油项目往往需要上百亿美元的资金投入,而且,存在投资无法收回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中国国外石油投资起步晚,西方石油公司已经尽占先机,中国石油企业必须支付较高的投入。中国石油企业实力比西方的石油公司弱小很多。2005年世界500 强公司,中石油营业收入677.238亿美元,只相当于英国石油营业收入0.24;中石化的营业收入750.767亿美元,只相当于英国石油营业收入的0.26。两家公司营业收入合起来只相当于英国石油营业收入的1/2;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2004年的利润是253亿美元,接近中石油营业收入的0.34,接近中石化营业收入的0.37。由于中国石油企业实力较弱,中国石油企业在国外石油的投资受限。

(3) 投资成本较高

一方面,中国国外石油投资起步晚,部分投资成本低、风险较小的国外油气资源,都被西方石油公司据为己有。在石油资源已被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先期控制的情况下,以至于投资到西方石油公司不愿意投资的不稳定地区,以及在被它们放弃的地区进行石油勘探与开采;或者,中国石油企业被迫从国际石油财团手中以较高的价格购买部分股权,中国石油企业的进入无疑要付出额外的进入成本,增加了成本。

另一方面,中国国外石油投资多数经过国际招投标获得项目,经过激烈竞争,成本也相对较高。中国企业以报价偏高来争取中标国外石油项目,经过竞争后利润也大为减少。有这样一个案例:1997年6月,中石油得到哈萨克斯坦的阿克秋宾生产联合公司60%的股份,该公司拥有哈萨克斯坦3座大型油田(Zhanazhol,Kenkiyak1,Kenkiyak2),总的石油可采储量达10×108 bbl;中石油计划20年内投资43亿美元,包括1998~2003年5年内投资5.85亿美元;在项目投标中,中石油击败Texaco,Amoco和俄罗斯Yujnimost公司的关键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中石油预付给哈萨克政府3.2亿美元;二是中石油同意对从阿克秋宾油田到中国西部1800 mile的油气管线进行可行性研究,预计耗资35亿美元,将使得哈萨克斯坦拥有不经过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出口管道。

(4) 中国国外石油面临激烈竞争

在中俄能源合作中,2002年,中石油未能收购俄罗斯斯拉夫石油公司,远东石油管道中方未能如愿;2004年,中石化和中海油在最后一刻放弃购买英国天然气集团在哈萨克斯坦里海北部油田的股份;2005年5月25 日,美国主导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正式开通,里海石油外运西线通道投入运营,而到2005年12月底,从哈萨克斯坦到中国的东线输油管道才建成使用,由于哈萨克斯坦已经加入通过“巴杰”线向西方出口原油方案,由此通往中国的管道可能面临油源之争的局面;2005年,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失败。

中国石油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也是原因之一,2004年7月在苏丹3、7号区管道项目招标时,中石油受到中石化的影响,没有中标。同年,在利比亚的输油管道建设中,这两家中国石油公司再次内讧。这种中国石油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在其他地区多次出现,已经成为中国国外石油投资的重要问题。

相关文章

  • 养元饮品是不是行业龙头企业?
    养元饮品是不是行业龙头企业?

    六个核桃为什么品质好?因为六个核桃的工艺和原料都很好,而且还有国际领先的专⌄利技术,生产出来的核桃乳品质自然差不了。谁能想到六个核桃成本最贵的竟然不是核桃养元饮品是国

    2023-11-11
  • 物联网企业如何保证产品安全和用户
    物联网企业如何保证产品安全和用户

    万物联网了,隐私问题该如何保障?今年两会海尔总裁周云杰有一个相关提案,保护数据安全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立法层面,建立针对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的法律体系;二是技术层面,能够保证个体

    2023-11-10
  • 南方航空 2023 上半年净利预亏至少
    南方航空 2023 上半年净利预亏至少

    南航客服电话?南方航空官方客服热线0838一6688一868集团有限公司(China Southern Airlines,简称南航),总部设在广州,于1991年2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以蓝色垂直尾翼镶红色木棉花为公

    2023-11-10
  • 沃森生物称公司双价 HPV 疫苗目前
    沃森生物称公司双价 HPV 疫苗目前

    沃森生物现在效益如何?沃森生物股票市场的影响和投资建议?沃森生物的技术分析?疫苗概念在疫情期间非常火爆,这个概念有许多投资者在投资,沃森生物也是这些投资者中的一员,目前的发

    2023-11-10
  • 长信科技称与 OPPO、VIVO 在内的国
    长信科技称与 OPPO、VIVO 在内的国

    修改为vivo账号的实名认证后,游戏的账号和充值记录还在吗?修改vivo帐号实名不会影响帐号的其他数据。一个七八w人的小县城,有10w左右的资金,干什么生意好~?说到小县城可以做的生

    2023-11-10
  • 辽宁企业在北交所上市最高可获 800
    辽宁企业在北交所上市最高可获 800

    全员备战,北交所开市会带来哪些影响?北交所的登场,将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不仅推动科技企业快速发展而且给LP带来更多的好处,同时将会改变中国未来10年资金的流向。从北交所消息

    2023-11-10
  • 徐家汇称暂无奥莱店拓展计划,目前该
    徐家汇称暂无奥莱店拓展计划,目前该

    大数据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可以应用在云计算方面。大数据具体的应用:
    1、洛杉矶警察局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合作利用大数据预测犯罪的发生。
    2、google流感趋势(Google Flu Trends

    2023-11-10
  • 美国经济软着陆希望渺茫,这将会造成
    美国经济软着陆希望渺茫,这将会造成

    多位经济学家预测美国经济将迎来衰退,美国经济衰退将带来哪些影响?美国经济衰退会对美国社会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会把这种影响扩展到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从某种程度上来

    2023-11-10
  • 合肥百货拟认缴出资 9 亿元参投创
    合肥百货拟认缴出资 9 亿元参投创

    项目计划书怎么写“项目计划书”是指项目方为了达到招商融资和其它发展目标等目的所制作的计划书。“项目计划书”特点在于关注产品、敢于竞争,目的在于达到招商融资,用途则是

    2023-11-10
  • 经济学家表示加拿大就业市场让每个
    经济学家表示加拿大就业市场让每个

    在大萧条时期,普通人如何生活? 在大萧条中,普通人很难过好,关键是怎么渡过萧条。 1、趁着真正的萧条还没来,千万不要试图去捞所谓康波的底,保存现金,当然得是稳定或者有前景的现

    2023-11-10